云杰通信助您了解行業,全方位掌握國際互聯網最新資訊
軟件定義廣域網種有三要素:網絡智能化、數據分級化和應用承受度。
網絡智能化只是一種手段,應用數據的分級才是真正的核心,為應用承受度是選擇的標準。所以SD-WAN雖然從字面上看起來叫軟件定義廣域(出口)網絡,實際上核心卻在應用改造上。
那么從這三個要素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現有的“SD-WAN“。
一、智能化網絡
WAN網絡本身是網絡運營商提供的,目前主要是三大電信運營商提供的網絡。國內企業除了“BAT”的一小部分網絡通過采用自建或租用裸纖、傳輸電路用來連接核心的數據中心外,包括“BAT”在內的企業都還是主要利用網絡運營商提供的WAN網絡。WAN網絡可以包括Internet網絡、高品質網絡(如CN2)、MPLS/專線網絡和特殊行業提供的富裕網絡能力等。
雖然可以通過利用和改造統一網管的方式部分實現“智能網絡”的功能,這種通過Underlay方式改造的SD-WAN也可以使網絡變得比以前靈活點,流量調度也變得合理點,操作變也簡單點、響應也迅速點。
但是近5年來,在加大網絡的投資的情況下,城域網、骨干網、IDC網內基本上不存在網絡流量瓶頸。主要矛盾主要集中在國際出口、網絡運營商網間。
通過這種Underlay的SDWAN改造方式是不能有效的消除這些瓶頸,而且全網改造投入很大,在沒有明確大規模需求前,也沒有改造的必要性。所以目前WAN網絡在將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還只能是一個缺乏整體大腦的網絡,達不到隨選的智能化要求。
現有所有的SD-WAN高質量網絡的解決方案實際上是一種承載在原來WAN網絡的Overlay的解決方案。通過疊加網絡“隧道”和使用價格杠桿,利用高品質網絡輕載的特點,局部改善網絡質量。
二、數據分級
定義數據等級,哪些應用數據很重要,需要高QoS網絡保障,哪些數據不太重要,可以用相對低的QoS網絡保障,都是該由應用的特點和需求決定的。就算是同一個應用,不同場景下,數據對網絡QoS的要求也是不同的。比如采用雙活部署的應用內,應用的雙活同步數據要求很高,日常的系統備份的數據相對就可以較低。應用數據的等級需要在服務器的出口上就打上標簽,這就是“云網融合”的核心。
但是目前絕大部分的應用都還沒有意識到數據分級,所有的數據都是一個等級,而且應用改造的可能性也不大。沒有了這個基礎,更不可能去規劃各種不同等級的數據流量。
三、應用承受度
在應用數據不能分級的情況下,只能根據應用的承受度來決定企業租用什么等級的網絡。這個問題最終會簡化成為一個經濟杠桿的問題,比如在一個IDC機房里大企業會將應用都劃入低忍受度,采用高QoS的網絡,中小企業則會選擇中低QoS的網絡??梢栽诰W絡出口(或VLAN)上打上相應的數據等級標簽。
現實中有很多大企業對SD-WAN的熱情并沒有想象中的高漲,主要原因就是企業無法真正將應用數據等級進行區分。
在一樣數據等級的基礎上,采用傳統專線確實能保證網絡質量。企業租用專線的價格和Google租用的海底光纜價格不能同日而語,而大部分企業的應用都是由第三方開發,大規模改造應用實現數據分級投入巨大,網絡QoS質量和應用接口也沒有標準定義,應用改造也不太現實。而且,在廣域網內無法實現真正智能路由的選擇,只能在入口打著不同OoS保障的網絡隧道進行選擇,但數據一旦進入隧道就會失去彈性。
但是,SD-WAN作為可“共享網絡”在IDC會有廣泛的應用。和Google相比我們現在的SD-WAN是一種簡化版的SD-WAN。在失去智能網絡特性、網絡和應用融合后的數據等級特性,IDC運營商還是可以利用在網絡出口上租用不同網絡帶寬、OoS的網絡,不同網絡運營商的網絡來提供差異化的服務。IDC內部的數據等級可以通過價格杠桿進行分級,通過不同用戶的VLAN進行區分,從技術上很容易實現。IDC內部網絡也不需要進行改造,只要在網絡出口/入口上引入SDN。通過SDWAN控制器,實現CPE設備的集中管理以及自動化配置,實現各種接入方式的配置管理。同時可以提升網絡服務質量,增加網絡的靈活性和機動性。還可以通過流量填充來實現網絡利用的最大化,實現網絡價值最大化。這樣給IDC運營商帶來經濟效益,也可以讓中小企業在可忍受的情況下節約成本,是目前國內SD-WAN應用的最大市場。
文章標題:《SD-WAN三要素:網絡智能化、數據分級化和應用承受度》
作 者:云杰小編。本文部分資料來源于網絡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及學習參考:http://www.asperindo.org/showinfo-114-2456-0.html